欢迎访问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正文
2016年院长工作报告
【字体: 】  【编辑日期:2016-06-30 09:22】  【来源:未知 】  【作者:院办】  【点击次数:

团结实干 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开局
——在长治学院第一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O一六年五月九日)
茹 文 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院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报告分三大部分。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我院实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院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2]4号),秉承“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办学理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推进“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新方案,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评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10月21日至24日,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11月24日至26日,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并给出了“评估整改针对性强,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高度评价。通过评估,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教学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新增了一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教风学风建设成效明显,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进一步凸显了学科专业优势,凝练了办学特色。
(二)召开了第四次、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
2012年12月召开了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2014年12月召开了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正好处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前后年,对确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升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学院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专题大讨论
2014年初,学院分期分批组织各系(部)有关人员到全国近30所高校考察学习,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学院又适时召开了学习心得汇报交流大会,全院上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得到深化、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学院开展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专题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教育教学思想。
(四)教学基本建设得到加强
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学院在专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专业数量稳步增加,专业结构得到调整
“十二五”期间,按照“坚持做优做强师范类专业、调整专业整体优化、注重专业内涵提升、坚持专业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本科专业数由26个增至31个,新增专业5个。建成舞蹈学、网络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确立了2个校级重点扶持建设专业。
2两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012年、2014年学院及时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努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深化教学改革研究,积极促进教研与教改的互动
“十二五”期间,学院共设立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54项,其中3项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5项评为省级一般项目,学院资助了76.65万元的项目配套经费;新增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项;学院有7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4.加强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2013年底,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评选出36门校级优秀课程。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从2014级学生实行分级教学,此外,还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即:根据各专业的需求选择课程的开设等级,逐步推进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5.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改善与优化实验教学条件
十二五期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长显著,共投入5480.40万元(2011年投入531.13万元、2012年投入1548.70万元、2013年投入753.09万元、2014年投入1405.14万元、2015年投入1242.34万元)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截止2015年底达到8722.20万元。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的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美术系的美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的大学生光电技术综合实验创新平台被评为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新建成一栋教学楼和一栋音乐实训楼、原来的西办公楼已改造成实验教学楼。
(五)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十二五”期间,先后与与澳大利亚教育联盟、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施坦尼劳斯分校、印度夏尔达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新西兰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美国伯米吉州立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管理信息学院、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等12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并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启动了交换留学生项目。已有3批学生34名同学出国交流。
(六)科研成果显著,科研水平获得提升
“十二五”期间,先后获批了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1个——生态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太行山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学院纵向科研项目共获准立项257项,研究经费1161.6万元。横向科研项目4项,研究经费23.8万元;校级科研项目117项,研究经费41.2万元;尤其是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9项。教职工公开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32篇,国家级刊物97篇,中文核心期刊74篇,出版论著及教材7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
(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学院本着发展成果全体教职员工共享的原则,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经过2011年和2014年两次有计划、分步骤的校内津贴和绩效发放方案的实施,大幅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收入水平。2014-2015学年发放的校内绩效达到2085余万元,是2010-2011学年校内津贴的3.44倍。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师资队伍初具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并逐步优化,“人才强校”战略取得成效。一是积极拓展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大引进力度。共引进硕士及以上研究生150人。尤其是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工作的有效开展,使毕业院校中985高校覆盖率达60%。二是通过政策引导,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增长明显。截止2015年底,教授达到27人、副教授116人,与“十一五”末相比,高职称教师增幅为34.96%。三是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培养。“十二五”期间,学院遴选出25名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5名学术带头人和25名优秀教师,任嘉红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杨晓娟老师被评为省级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周成勇老师和刘瑞祥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八)加大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改善
“十二五”期间,我院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各项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学院工作的需要。基本建设完成了以下主要项目:北校区新建综合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15797.08㎡;北校区新建琴房一栋,建筑面积1440㎡;北校区实现集中供热,投资376万元;南北校区配电室改造,投资257万元;美化、绿化校园,投资300万元,等等。截至目前,全院占地面积337343.30平方米(其中学院独立产权295367.12㎡,非独立产权41976.18㎡),其中,北校区218000.63㎡,南校区119342.67㎡。生均面积为33.7㎡/生。教学行政用房99686.9㎡,生均面积为9.9㎡/生。学生宿舍67281㎡,生均面积为6.7㎡/生。同时,学院馆藏的纸质图书数量达到1064934册(含合订本),图书馆数据库数量达到11个,试用数据库数量达到10个,电子图书数量达到570440册。
(九)坚强监督,审计监察效果明显
“十二五”期间,学院审计处对学院基本建设工程等实行审计,开展内部审计独立评价工作。在完善各项审计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审计监察,参与监督,对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基础工程建设项目、招生、人才招聘录用等工作从工作纪律、工作程序到政策执行、结果公开进行了从过程到结果的全面监督审计。“十二五”期间,完成自审工程项目共计357项,涉及资金1702.48万元,审减额94.78万元,平均审减率5.57%;完成外审工程项目共计99项,涉及资金4925万元,审减额935.5万元,平均审减率18.99%。对财务执行情况,学院实行未经审计项目不得报销的制度,保证审计监督到位。
(十)狠抓管理,学生工作取得成效
“十二五”期间,通过狠抓学生管理,紧紧围绕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新要求和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3月23日组织召开了学生管理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学生管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学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以“文明守纪、勤奋进取”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入学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就业服务和助学贷款工作,及时全面地完成校方责任险投保工作。
(十一)推进“七化”建设,打造平安校园
“十二五”期间,围绕安全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七化”建设,加强了安全防范,重点对食堂和公寓管理进行了整改,更好地保护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同时,加强和完善了对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定期对学生宿舍、实验室、教室、食堂、图书馆等重点部位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对各项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积极联系配合公安、交警、卫生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师生特别是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开展各种安全应急演练,取得了实际效果。“十二五”期间,我院无发生闹事、罢工、罢课、罢灶事件,未发生非法上访、游行、集会事件,未发生因教学事故影响校园稳定的事件,校园环境安全、稳定、和谐。
各位代表,5年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成就斐然,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学院方方面面大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是限于时间和篇幅,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们深知,学院事业发展上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滴进步,都凝结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奉献和付出。在此,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回顾5年的工作,我们为取得的发展成绩深感振奋,同时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办学空间和财力不足
目前我院占地面积不足400亩,按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用地面积生均54㎡的标准计算,应有用地面积810亩,还需增加用地400多亩。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与生均国家标准差距也较大。
(二)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讲,积极主动地参与地方科技研发不够,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传统优势专业与新办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专业数量少,尤其是应用型专业数量少,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三)课程建设水平不高
虽然建设有一批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但引领与示范作用不强;教研室活动不够深入,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力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公选课)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不足。
(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数量较少
近年来,虽然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和提高,但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数量还较少,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和教辅队伍建设仍显滞后,人员数量较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实验教学、图书资料、安全保卫等人才整体数量有限。
(五)教师教学改革内在动力缺乏
现行教师业绩评价的政策导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少,缺乏有效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教学研究成果
(六)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还不够规范
“十二五”期间,我院汇编了学院党委、行政和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但是内部治理结构仍不完善,缺乏科学性;规章制度建设仍不规范,缺乏专业性;制度体系也不完整,缺乏稳定性;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严格、不到位,缺乏实效性。
(七)教学资源条件还不能完全保证人才培养需要
现有教学设施(实验室结构布局、实验实训基地、教学空间、实验条件、校舍面积)还不能完全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1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和实践。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显得单一、深度与广度不够。学院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强调,缺乏导向性的政策和措施,制度和机制尚未健全,开放办学力度不够。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识不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尚未被调动起来。
(九)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仍显落后,存在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校内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现象,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
这些困难和不足,既有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形成的,也有在当前工作中新近出现的;既有观念理念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因素;但都是学院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改革发展举措予以破解和改善的。正如国家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一样,学院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必须拿出改革者的胸怀、改革者的勇气和改革者的魄力,直面问题,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破解事业发展中的难题,从而为学院下一阶段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2016年学院行政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之年。未来五年,我院的建设和发展还将面临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总结学院近五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研究制订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贯彻落实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我主要讲以下十个方面:
(一)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统领,推动事业整体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做好 “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山西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的各项工作。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转型发展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全面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注重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2.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
3.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院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和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校级课程中心,扩大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组织完成尔雅网络课程遴选、购置和学习安排工作,逐步实现实现师生在网上的教学互动和优质资源的共享。
5.以转型试点专业为引领,带动各专业转型发展
下半年,组织遴选我院第一批转型试点专业,并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6.启动2016年新专业的申报工作,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院能力和行业指导依法设置新专业的机制。努力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三)积极筹备,开好“两个会议”
一是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二是第一次科研工作会议。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提前筹划,筹划会议的内容、筹划表彰的类别等,为开好这两个会议做好准备。
(四)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大学章程,坚持依法治校,探索教授治学、推进民主管理,为推进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以学院章程为“基本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开展学院各类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释工作,形成以《章程》为学院“基本法”、以专项配套制度为支撑、实施细则为辅助的“金字塔式”校内规章制度体系。二是大力实行简政放权。以管理重心下移、做实二级管理为方针,科学划分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界限,增强系部办学自主权,真正实现从“院办系”向“系办院”的模式转变;推进二级机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三是切实提高抓落实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督办职能,推动决策落实、政策落地,扎实推进学院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点做好2016年优秀、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我院新学科、新专业及薄弱专业提供师资保障。力争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30人左右。
同时,做好第一批教师国外进修访学的申报、审核、选拔、派送工作;开展教师进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工作;实施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人才稳定计划。
(六)强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
首先,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进一步加强项目申报的宣传、培训、指导和组织工作,提高项目的申报率和立项率;强化立项科研项目的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问责制;其次,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和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评选学术创新团队;再次,继续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相关精神和我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导向,遴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群、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以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进而推进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再次,积极扶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最后,强化学术交流活动。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学术交流模式,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做好系级内与系级间的校内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做好校际学术交流,特别是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七)启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提升网络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二期”工程建设,及时启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化水平。
八)拓展南校办学空间,改善学生公寓条件
积极争取省、市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南校区操场土地的购置、学生公寓项目审批工作。
(九)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构建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继续开展年度安全稳定目标管理考核。完善视频监控平台,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同时,进一步关心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生活,实实在在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共同构建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突出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强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学生就业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各位代表,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当前,我们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发展关键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全力以赴,真抓实干,不动摇,不松懈,聚精会神抓内涵,改革创新谋发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取得更加扎实的工作业绩。“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希望大家团结起来,踏踏实实,齐心协力,通过一砖一瓦的建设、一点一滴的努力,不断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为把我院早日建成为特色鲜明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2017年院长工作报告
下一篇:2015年院长工作报告

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电话:0355-2178102 网站备案:晋ICP备16006961号-1  
Copyright © 2017 长治学院|校长办公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