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正文
2017年院长工作报告
【字体: 】  【编辑日期:2017-06-30 09:24】  【来源:未知 】  【作者:院办】  【点击次数:

深化改革 转型攻坚
奋力推动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在长治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〇一七年六月十八日)
茹 文 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院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学院实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2]4号),按照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独立负责依法行使职权;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实行“三重一大”向党委会汇报制度;坚持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团结广大教职工推动学院改革和发展。联系学院实际,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影响制约学院科学发展、影响学院和谐稳定以及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内涵发展与扩大规模的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绩,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学院“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重点做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科学规划学院发展
1.依法治学,提升内部治理能力。积极推进依法治学,自主管理,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学院内部治理能力。五年来,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了党务、行政、教学管理3套制度汇编,起草制定了《长治学院章程》并经省教育厅核准实施。
2.统筹兼顾,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认真完成“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以“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学院实际、反映师生意愿、推进科学发展”为原则,科学编制了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9个子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
3.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五年来,全院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统筹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变革,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点、区域特色的转型发展新模式,全面推进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二)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以评促建,不断推进质量工程。2013年,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情况的检查验收。2012年、2014年、2016年分别召开了第四、五、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巩固教学工作成果,强化了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2.立足优势,统筹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在立足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特色专业、重点专业、重点扶持建设专业的建设力度,加大非师范专业的建设步伐和力度,坚持“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是学院向应用型转变的前提”的思路,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
3.稳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2014年和2016年,三次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计算机系、美术系等深入实践和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新建药物合成等40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使教育和专业实习基地达到116个。进一步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与考核,修订完善了《长治学院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实施方案》,明确质量标准,确保师范生基本技能水平。
4.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和保持个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年来,学院招生规模稳定,生源素质持续提高;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76.6%以上;我院学生五年共考取硕士研究生2475人,考研率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深入开展师范生技能训练和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学们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领域努力拼搏,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奖项,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
(三)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强化学科平台建设
1.积极探索,优化科研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机制,修订了《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规章制度,出台了《优秀创新团队遴选与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评价考核机制和科技资源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强大、高效共享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研究经费1564.22万元。全院教职工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56篇,其中SCI等检索论文57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及教材103部,2项研究成果获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270余场。
2.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创新驱动。按照“找需求、抓对接、建基地、促服务”的发展思路,瞄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主动服务、合作共赢中拓宽科研路径,实现了学院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五年来,重点开展了上党文化、抗战文化、太行精神、旅游产业、体育文化、艺术创意、药用植物、计算机视觉与应用、数据安全、生态治理、检测技术和环境生态建设与恢复等领域的课题研究,与山西师范大学共建的“太行山生态保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省教育厅批准,“药用植物学科群”顺利入选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建成了“山西省乡村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新增“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等院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了校际、校内、校地协同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地方创新驱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3.对接产业,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围绕“一个学科群”和“两个中心”,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区域民俗与艺术、地方政治与区域治理、乡村文明建设与“三农问题”、太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等方面与地方产业对接,开展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取得了标志性科研成果。逐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五年来基本形成了“三级科研平台体系”--以“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太行山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为代表的省级科研平台,以“太行山生态保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代表的校校合作平台,以我院各研究所为核心的院级科研平台,新增“思想政治教育”等4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成立“赵树理研究所”等5个院级研究所。以三级科研平台体系为依托,积极与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开展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加快推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点建设申报工作。
(四)建立健全人事制度,夯实师资队伍力量
继续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健全完善人事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修订了《长治学院教师培训工作方案》《长治学院关于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的规定》等系列人事制度文件;充分利用网络培训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做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了“优秀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实验室做访问学者”项目。师资数量持续增加,学缘结构得以改善,五年来从985、211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了157名硕、博士,现有专任教师519人,博士48人,硕士429人,外籍教师4人,985高校覆盖率达58%。
(五)加强对外交流力度,深化国际合作办学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五年来先后与美、英、澳、新、日、马、印等国的14所一流大学缔结友好院校、签订互换教师和留学生协议,与全省共16所高校共同签署山西高校合作联盟协议,在师资培养、学生交换、访问学者等领域搭建了良好平台。我院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外交流方式趋于多样。近年来,选派多名学生赴海外参加短期交换学习、夏令营、冬令营等项目。2016年选派3名教师作为我院首批国外访问学者,赴美国东北州立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近年来共招聘17名符合国家外专外教资质的海外人才到我院从事教学工作,聘请海外高层次客座教授6人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六)坚持以德树人为本,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促进学生“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校风、教风、学风持续改善,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建设成效明显。不断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及校方责任险工作;学生奖助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在校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持续推进,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活动,不断拓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途径;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组织疑似病人传染范围体检筛查6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对16级全体新生开展了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和测试工作。
(七)严守安全稳定红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始终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明确了院党委、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其他成员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学院安全工作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领导责任体系,全面推进安全工作“六强七化”建设。五年来,不断完善了校园监控设施,有效加强了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多次邀请长治市消防队和开发区消防队对学生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知识培训和火灾逃生演练,提高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定期集中力量对学院薄弱环节、重点场所、关键部位、特种设备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基本实现了安全排查治理常态化、安全排查内容标准化、安全排查台账信息化,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为学院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2016年度我院首次获得全省“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能力建设水平得到了省教育厅、公安厅等五部门的充分肯定。
(八)推进和谐民生工程,全面保障学院发展
五年来,学院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财务经费管理,稳步推进和谐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后勤基建工作。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2016年三公经费较2012年同比有大幅下降,基建修缮工程审计项目审减额共计1854.81万元,审减率12.77%。调整和规范了津贴补贴,及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工资和津补贴,共计发放精神文明奖400万元。关心教职工健康,共投入120万元用于教职工体检。大力开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南北校区,五年来,完成了1号教学楼、音乐舞蹈系琴房新建,北校区学生澡堂扩建,学生食堂内部环境改造,南校区田径场和七人足球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实现了南北校区集中供暖,南校区新建学生公寓项目正在施工,征回了南校区周边土地44.1亩。
(九)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推进纪委“三转”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形成以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遵规守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多次组织开展治理乱收费和“小金库”、“三公经费”、婚丧喜庆、师德师风等专项整治。强化对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对招生考试、人才招聘、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等工作,进行全程提醒、监督和检查。2015年接受省委专项巡视并进行积极整改,坚持对问题线索依纪依规审查核实,强化权力制约,落实监督责任,规范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少数”监督检查,积极防范党风廉政风险;坚持标本兼治,抓好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纪问责,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保障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很大成就,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待遇有了大幅提高,还有很多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我们深知,学院事业发展上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滴进步,都凝结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奉献和付出。在此,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五年来,我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并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我们不能陶醉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常怀忧患意识,常怀历史责任,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与省内同类型院校相比、特别是与省外同类型院校相比,学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2.学科建设总体水平偏低,学科方向凝练不到位,学科交叉融合有待加强;
3.专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传统优势专业与新办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应用型专业数量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发挥不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方科技研发不够,科研产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限,推动区域创新驱动的能力不足;
5.高水平领军人才短缺,具有国内知名度和国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高水平优秀团队匮乏,“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
6.办学空间亟待进一步拓展,办学资源匮乏,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生宿舍建筑面积与生均国家标准差距也较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严重短缺和不足,教学经费短缺和不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三、面临的形势和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重点工作)
(一)面临的形势
目前,国家正处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供给侧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高等教育也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标志着地方院校进入了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这对我们地方本科院校既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和省“1331工程”建设为我院“抓转型、提质量、上层次、强特色”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学院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提升层次的关键时期。全国地方院校都在积极研究推进向应用型转型,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地方本科院校之间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前有领跑者,后有追赶者,如果我们不思进取,不真抓实干,就有成为落伍者的危险。
各位代表!机遇和挑战并存!没有勇气和胆略去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失去发展的机遇。为此,要求我们尤其是学院领导干部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为实现我院转型发展,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开拓进取。要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做法和想法,要大胆改革,大胆实践,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未来五年,我们要依托“地方性”、“应用型”,以国家、地方需求为导向,结合省、市产业发展布局,主动对接,以战略发展的眼光,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牢固树立如下五大理念和意识,切实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和意识。积极创造和构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和态势是我们全院干部、师生员工的责任,尤其是学院领导干部的责任。
2.深化改革和创新的理念和意识。改革和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也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主题。我们必须确立“在改革中求发展,在转型中求生存”的观念和意识。
3.强化质量立校的理念和意识。我们必须确立:(1)教学是学院的经常性中心工作,各部门都要为教学服务,学院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运转。(2)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题。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不求质量无疑于自杀。
4.加强“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意识。学院的一切建设和一切政策、行为都要渗透人本的理念,都要鲜明地表征“真、实、善、美”的价值取向。
5.共同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理念和意识。我们必须确立:(1)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积极主动地去谋求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企业和行业的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2)团结祥和、竞争向上、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顾大局、识大体、团结一致谋发展”应当成为全体干部、师生的思想共识。
(二)未来五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五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我院第二次党代会“一个转型、两个提升、三个优化、四个增加、五个提高”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六大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内涵发展和应用转型任务。总体工作思路是:牢固树立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廉洁和安全发展保障教育环境的发展理念,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本、重在应用”为改革突破口,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统筹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变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入贯彻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点、区域特色的转型发展新模式,全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学院转型发展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聚焦突出问题,强化传统优势,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围绕着“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师队伍”等四大重点,精准发力、强力推进、创新突破,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和多元化人才需求。进一步更新观念,以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为前提、以课程体系内容重构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质、以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关键,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招生选拔机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改革,紧紧围绕地方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凝练学科特色,以重点学科为重点,全面开展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加快申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尽快组织遴选第一批转型试点专业,并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试点专业建设,探索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路子,示范、辐射和带动其他各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形成课程结构模块和课程内容模块的“双模块”课程体系;启动慕课、翻转课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混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建立行业深度参与的课程教学及考核模式;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扩大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整合优化课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学校发展专项资金利用率,加强与中学、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共建共管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探索学院、行业、企业合作育人新机制,细化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四种能力”的具体要求,积极推动与实行学院、行业、企业协议培养教育模式,尝试推行分类教育分流培养模式。加强对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加强与国外一流高校在师资培养、学生交换、访问学者等领域等合作,积极申请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促进专业知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个校级及以上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和多元化人才需求;推进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服务平台等。
(2)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充分释放办学活力、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健全引才聚才长效机制,坚持“立足培养、大力引进、多种形式聘用”的原则,以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为保障,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创新团队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建设等计划。鼓励支持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创新人才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及时签订聘用合同、更新岗位设置信息库,开展第二次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校内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管理考评。以制度为保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促进、评价体系完善、发展路径畅通的劳动人事制度体系和奖优罚劣、激发活力的人才管理体系。
(3)深化管理服务改革,完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创建优质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南校区综合办公室工作职能,深入推动院系两级管理办法的落实,细化具体方案、措施,让广大师生员工切实感受到管理服务改革带来的变化。整合、优化资产与后勤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务保障系统的专业化水平,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力度,抓好学生食堂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加快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办公平台。以《长治学院章程》为基准,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用权,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不断梳理、完善、优化核心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运行机制,健全与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
2.加快推进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16年,我们召开了以“转变理念 营造氛围 不断推进科研工作上台阶”为主题的科研工作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科研工作思路,当前及未来五年要扎实推进“1331工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现有学科群、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和力量,统筹推进“三个重点”与“三个平台”建设,争取产出一批重大成果,为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1)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硕士学位点建设。统筹推进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加大应用型学科群建设力度。在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生态学的基础上,推进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加大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优势学科和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个性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学科建设力度。以“药用植物学科群”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等四个学科为重点,引领和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构建符合校情、对接地方、布局合理、特色与优势鲜明的学科体系。认真凝练学科方向,不断整合学科队伍,全力推进专业硕士学位和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申报工作,拓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院校和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培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2)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完善“三级科研平台体系”建设,优先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校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我院各研究所为核心的院级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成果管理,完善科研评价考核机制,开展“复合-多元”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创新和质量为评价重点,以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为导向,兼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科技资源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加大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和监管力度,坚持科研经费投入与科研成果、与全省学科建设水平挂钩、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挂钩的原则,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释放科技创新潜能,继续加强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加大省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申报力度,加快催生重大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
(3)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走“特色科研”之路,“面向太行、服务地方、集成优势、重点突破”,围绕“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山西省乡村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药用植物学科群”,以区域历史、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盯住国家和山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行业建设的重要需求,支持和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争取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行业和兄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切实提升科研为区域重大战略、经济发展需求、行业产业发展急需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学院的科技贡献率与社会影响力。
3.持续推进安全发展,创建美丽平安校园
(1)以学生为主体,加强管理服务育人工作。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令)为蓝本,尽快修订完善我院学生管理规定。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第一”理念,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三项建设,开展爱党爱国、太行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五项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及时完善安全管理“班级网格”和“小组网格”信息,构筑“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的安全稳定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做好奖学金评定,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服务。
(2)以安全为主线,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积极联系配合长治市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责任书》,完善安全隐患排查的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台账,继续做好“平安校园”的创建申报工作。定期开展消防、反恐、疏散等安全演练,加强安全演练的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加快对老化消防设施的改造,尽快完成新建教学楼的消防验收,加大消防隐患排查力度,确保消防安全。不断充实安全保卫人防力量,配备安保器械提升物防能力,完善校园监控体系建设提升技防手段,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和谐、稳定,为学院转型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以基建为重点,切实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校园也是教育,好的校园可以塑造人、教育人,给人以感悟和启迪。校园环境是实实在在的育人载体,校园环境、文化的品位与格调,既体现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学术水平、学风教风,也体现学校办学的传统与风范,影响着我们文化素养、文化教养、文化境界的形成与提高。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校园,你可以感受历史,感受到先贤精神的浸润;置身一个时尚现代的校园,你可以感受青春、对话未来。温暖舒适的环境会使你心情愉悦,想倾述、想倾听;安静淡雅的环境会使你平和淡定,去梦想、去静思。冰冷单调的环境会让人孤独和恐惧;拥挤肮脏的环境会让人烦躁和无助。
我们搞校园建设,不仅是建造几座楼、种树搞绿化,更要体现美与文化,要做精细的规划和设计,要使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要有育人的功能,让她成为能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能够静心漫步、倾吐心声、消解躁气、潜心研读的文化空间。未来的校园规划建设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需求,统筹配置资源。一是要精心改造我们现在的环境。要按期完成南校区新建学生公寓项目建设和各项改造工程,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划绿化美化校园,增加学生交流、创新创业空间和实习实训及学生社团文体活动的场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交流和休闲场所;在主要区域禁止机动车等等,将使我们的校园重回宁静,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更体现或充满文化,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教学科研为重点,以绿化为基础的清新、恬静、文明、和谐、宜学校园。二是要在“高校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基础上,继续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宽容、和谐、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品位。三是要抓住和创造机会,积极争取省市区党委、政府支持,力争征购升本时为我院规划预留的250亩土地,拓展新的校区,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师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体验。
4.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安排,围绕《审核评估范围》中的“6+1个审核项目、24个审核要素、64个审核要点”,我们要尽快制定出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此次评估是对学院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学院发展后续工作的全面推动,全院上下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主攻方向、存在问题、方法举措,落实完成好各自的任务,精心谋划,齐抓共管,统筹协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扎实有效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迎接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审核评估。
5.推进“党建龙头工程”,提供政治组织保障
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主体责任。下大力气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层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规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系部党政联席会议、职能处室处务会议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内“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党性分析等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严格落实党员发展新细则,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突出抓好党员作用的发挥。要规范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省委干部工作各项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交流轮岗等制度,分期分批选优配强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工作,把“回头看”作为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的重要抓手。
要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的管理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加强廉政教育,用好“四种形态”,加大对重点人员、“关键少数”的教育管理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的教诲,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永不懈怠、永不松劲,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续团结一心,凝聚共识,深化改革,转型攻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聚精会神抓内涵,努力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推动“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迎接2018年我院建校六十周年,为把我院早日建成为特色鲜明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2018年院长工作报告
下一篇:2016年院长工作报告

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电话:0355-2178102 网站备案:晋ICP备16006961号-1  
Copyright © 2017 长治学院|校长办公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