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学院文件 > 行政文件 > 2010年文件 > 正文
长治学院科研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字体: 】  【编辑日期:2017-08-20 11:03】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
长学院字[2010]126号

长治学院科研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期:2011—2015年
为巩固科研发展成果,遵循“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促进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发展回顾
在过去几年里,我校科研工作在省教育厅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学校科研工作水平为目标,进一步规范了科研管理体制,改善了科研服务功能,为构建我校科研工作管理新模式、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抓规范建设,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自科研处成立以来,我们从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入手,加大了规章制度建设力度,健全完善了校级科研管理体系。一是清查和理顺了所存科研档案的全部编目和案卷,实现了科技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二是加强了项目的跟踪管理,每年对全院所有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及时了解项目实施情况;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的管理办法。对原来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做了补充和完善,使我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和系统化轨道,初步形成了科研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拓宽申报渠道,项目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
几年来,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拓宽申报渠道,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纵向科研项目共获准立项197项,科研经费共计122.8万元。校级项目共120项,其中科研项目89项,教研项目31项,投入经费39.4万元,同时承担了教育部等部门的横向课题,项目经费16万元,共计178.2万元。
三、科研成果数量稳步增长,科研成果质量逐年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们以高级别的论文奖励为突破口,先后二次修订《长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条例》,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持续增加,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水平。2005—2009年间,我校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53篇,其中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73篇(统计数据截止2009年12月底)。
四、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促进学科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和特色学科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凝练平台研究方向,在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申报了“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基地”。本基地将以打造上党文化品牌、展示上党文化特色为中心,在推进长治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文化建设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同时我校的生态学顺利通过省学位办专家组评估,成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几年来,我们围绕“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传承学术精神、弘扬大学文化”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发挥交流与合作在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先后邀请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我校讲学,共做专题报告150多场次,对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六、重视信息建设,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主要完成了清华同方数据库的安装使用工作,使用包库加镜像模式,大大拓宽了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满足了广大师生员工对最新文献资料的检索、阅读和使用。另外还完成了全国科技资源调查信息库的建设、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家库的建设以及省地方志30年社科编撰的统计等重大工作。
七、开展工作研究,推动科研管理创新
在科研处领导的带领下,几年来科研处将打造学习型、研究型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目标落到实处,全处同志根据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进一步明晰了今后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路,提高了个人的理论水平。
八、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科研处各方面均有可喜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研成果关联性不强,科研人员各自为战,尚未形成影响力较大的学术创新团队;二是在科研方法、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心理。三是国家级科研项目至今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四是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获奖奖项少,权威期刊论文不多,权威期刊论文在整个学术论文中所占比例还偏低;五是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较低等。
“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内涵建设有特色,科学发展上水平”为主线,按照“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以基础学科为基点、以重点学科为抓手、以申硕学科为引擎,突出重点,打造品牌,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努力构建办学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相互支撑、互融共生的学科体系。
(二)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在“十一五”发展基础上,以“构建平台、组建团队,争取项目,培育成果,提供服务”为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优化工程,打造我校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学科高地,逐步形成以文、理学科为骨干,其他学科为新的增长点的机构较为合理、特色较为鲜明、多层次协调发展、多学科相互支撑与融合的科研团体。
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从学院长远发展出发制定全局性的科研发展规划,保证科研管理及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有序进行。
(二)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申报的宣传力度和立项组织工作,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和项目的申报率和立项率;强化立项科研项目的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问责制,积极督促项目研究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立项课题;同时应加大外联工作,保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畅通,拓展科研经费的渠道来源。
(三)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团队领军人物的选择和培养,从制度上保证教师从事团队科研工作的利益,维持相对稳定的科研创新队伍。同时要注重激励机制的构造,建立科研创新团队的考核标准,实现团队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有机配合,以提高团队的创新绩效。
(四)加强科研合作和交流。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的科研交流与合作,与多方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多领域的合作研究和学术活动,扩大我校的社会影响,全方位、多领域地开展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紧迫感,合理引导广大教师多出标志性成果。
(六)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将学术道德教育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教师学术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在职称评定、评优、进修等方面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七)积极扶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为鼓励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校级科研课题的立项将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同时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业务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优先给予青年教师机会。
(八)加强科研工作平台建设。切实加强研究基地建设,力争在重点科研项目申报上有新的突破,确保每年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推出,进一步发挥各个研究中心(所)的优势,鼓励其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以便在学校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规划
(一)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建设2个以上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省级重点学科,争取生物学、历史学2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和省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使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平台建设、学科队伍、科研项目与经费、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各项科研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今后5年我校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
1、省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努力提高现有基地研究平台的基础上,争取再新增1—2个省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2门以上省重点学科,依托重点学科新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学科队伍建设。根据《长治学院学术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选拔培养青年科研创新带头人和青年科研创新骨干,设立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努力打造5—6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均合理的、团结协作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研团队。在此基础上争取建设1-2个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3、科研方向和成果。以争列硕士授权单位为目标要求,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保持具有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注重培养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在现有5个研究所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增设2-3个校级研究所。
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高质量专著、争获高级别项目和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保持在年均200篇以上,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年均1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年均20部以上,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明专利5项左右。
4、科研项目与经费。以争取多渠道、多部门、高级别的项目为重心,做好项目申报和论证工作。五年内争取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零的突破;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300项左右,横向合作项目10项左右,科研经费保持在年均50万元以上,学校将按规定继续保持相应配套经费。
5、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本着互相学习、互惠共赢的原则,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密切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互派专家学者讲学;每年选派5名左右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由我校牵头每年组织召开1-2次国内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学术影响。
(二)具体措施
学校拟组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学科间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学科群,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带动全校各学科的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加强对重点学科的经费投入,包括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购置以及项目配套经费支持等,使这些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实施学科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加强学科建设的规范管理,保证建设质量逐年提高。要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学科建设的质量监控。
首先、学校对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级负责,定期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研讨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突出特色与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推动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其次、实施学科建设目标管理,明确近期、远期发展目标。同时出台加强学科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一整套学科建设检查评估制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2、汇聚学科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选拔和造就学科带头人,强化学术梯队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年龄及学位结构建设,积极引进高级人才,特别是重点引进急需学科的高级人才,挖掘和稳定现有人才;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的继续教育,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进行国内外讲学或研修,努力为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3、打造人文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开辟多种途径,安排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学习;积极举办国内学术研讨会,以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4、构筑学科平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为突破口,发挥国家级项目的带动作用、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省部级一般项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争取学科建设保持继承性、长期性,实现学科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建设、实验条件建设、信息库建设、网络建设及图书情报资料的收集、获取和利用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标志性成果的产出,以科研养学科,以学科促科研,使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5、设立专项基金,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1)继续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鼓励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继续加强对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基地)和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新专业的支持力度,使优势学科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品牌和支撑。
(3)进一步完善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继续设立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负责人予以重奖。
(4)继续实施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制度,激励青年博士积极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
(5)继续加大对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研骨干的遴选和选拔,重点扶持,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长治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下一篇:长治学院校园基本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电话:0355-2178102 网站备案:晋ICP备16006961号-1  
Copyright © 2017 长治学院|校长办公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