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学院文件 > 行政文件 > 2019年文件 > 正文
长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办法
【字体: 】  【编辑日期:2019-05-30 16:20】  【来源: 】  【作者:】  【点击次数:


 

 

 

 

 

长学院字〔2019〕56号

 

 

 

关于印发《长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为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功能,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印发《长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办法》,请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长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办法

 

长治学院

2019年5月30日

附件

 

长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和《山西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晋教政〔2018〕14号)等文件要求,彰显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理念,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功能,挖掘专业课程与综合素质课的育人效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总体要求

(一)坚持目标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强化价值引领、推动理论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动山西转型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聚焦突出问题。聚焦高校思政课程突出的矛盾、思政教育资源分散和课程思政改革缺少科学规划等问题,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对课程思政改革的认识,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中作用,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

(三)坚持德育为先。课程思政”改革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各专业教育教学自觉主动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四)强化质量意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生满意度高、育人效果好的要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选配高素质师资队伍,提供优质支撑条件,实现课程思政试点工作的高质量、高起点、高效益。

三、工作目标

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挖掘思政课及其他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推动协同创新,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机制。坚持重点推进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全面开展。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德育能力培训,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支撑机制。

经过三年建设,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育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优质通识课和专业课程,遴选15—20门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一系一课”,即每个系(部)至少遴选出1门专业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集中备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打造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程。倡导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推进教学团队、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全面改革,进行示范引领,建设示范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范例。

(二)探索通识课、专业课育人模式,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1. 深入挖掘通识课、专业课思政元素

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切实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 重点挖掘“太行精神”和“上党文化”元素,讲好“红色山西故事”

加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和网络信息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明确综合素养课程定位,围绕课程目标选聘任课教师,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内容,汇编课程教学讲义,形成课程建设标准。在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细化审核管理环节,量化评价指标,统筹课程建设资源,聘请社科理论界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为特聘教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特别要开发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两个系列课程。在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以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治理、文明的历史,讲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故事。结合山西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实际,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革命文化、法治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孝道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宣传“太行精神”和“上党文化”,讲好“红色山西故事”。

3. 积极拓展课程思政育人渠道

在加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推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课实习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要适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打造一批实践育人示范基地和品牌项目;建立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实效评价。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资源,积极搭建网络课程建设平台,鼓励支持教师开发网络课程,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争取3—5门价值引领效果较好的“示范课程”进入互联网平台教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层面争创相关业绩,拓展思政教育的网络空间,全方位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4. 实施全面推进和示范引领相结合

明确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思政教育的职责和功能,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内涵,细化“课程思政”具体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健全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发挥综合院校特色,提炼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使其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生动的有效载体,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有效融合,培育学生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意识和“工匠精神”。

根据《长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办法》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统一发起立项征集,广泛动员任课教师立足于日常教学经验与思政课改指导思想,创新课程设计,不设范围,不定标准,力求思政元素渗透、融入专业教育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提高育人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倡导广大教师既要当好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好引路学生的“人师”。明确价值引领、文化自信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把“课程思政”意识和教育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充分运用教研室研讨、集体备课、老教师的传帮带、先锋模范人物示范作用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养,注重发挥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在各类教学成果表彰、教学竞赛、教学演示中,均设置德育的评价指标,大力弘扬“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全面引导教师从无意识的参与向有意识的实践转变。

五、进度安排

1. 启动阶段(2019年5月—9月):广泛宣传和解读《长治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办法》,做好教师的思想动员。每个系(部)遴选出1—2门专业课程作为示范思政课程重点培育建设,同时报送至教务处备案。

2. 实施阶段(2019年9月—12月):所有课程在课堂组织实施,加强听课、观课和教学督导,做好师生调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评价。此阶段初步完成各门“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与完善、授课教案的融入,并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的调查研究。

3. 总结阶段(2020年1月—12月):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情况汇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着力形成“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此阶段学校评选出15—2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完成“课程思政”建设情况阶段性总结。

4. 推广阶段(2021年1月—12月):组织开展学校、系(部)两级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观摩,编辑出版《教书育人典型案例集》,广泛宣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推广管用好使的“课程思政”经验,形成所有课都有“思政味”,所有教师都挑“思政担”的局面。此阶段完成“课程思政”的经验传授和推广。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教学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把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学校综合改革体系的重要政策基点。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挖掘用好各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协同联动

建立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教学评估与督导中心、人事处、社会科学研究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各负其责,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构建各学科体系间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左右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评价考核

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各教学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划拨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提供经费资助,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突出的教学单位予以表彰奖励,鼓励各单位积极拓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渠道,积极争取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立项支持。学校验收合格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同于校级精品课。相关职能部门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材料、技术和数据支持,各系(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建设期内,每年立项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培育时每门课程给予5000元建设经费支持。一年建设期后,经学校考核验收合格后确立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每门课程再给予1万元建设经费支持,建设周期为两年。

(五)大力弘扬典范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纳入党建工作的大局之中,把宣传引导作为扩大教育覆盖、确保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校内外传统媒体、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舆论氛围,确保改革有影响、有声势使改革开展和宣传引导同力同向,同频共振。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长治学院师范类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下一篇:关于调整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的决定

长治学院-信息公开平台  电话:0355-2178102 网站备案:晋ICP备16006961号-1  
Copyright © 2017 长治学院|校长办公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版本浏览网站